玄幻屋 > 我在古代当奸商 > 第809章 拜访李督师

第809章 拜访李督师


此次,他来咸平府,是为了收购些皮毛山货,却没有收到多少。

最近周蒙交战,南方冬季阴冷,很多皮毛都被官府收购,能留在市面上的没有多少。

没有什么收获,他决定明天去东宁府走一趟,那里有南人喜爱的高丽山货,若是能收购一些,也不枉自己走了一遭。

临离开咸平府之前,王奎准备去市面上看一看这里山货的行情,于是吃完午饭,他就在街头闲逛,边走边看,在一家茶叶铺子前,他停住了脚步。

茶叶在北方是畅销品,却不知这里价格如何。若是差价够大,下次他也可以带来一批。

他刚一驻足,就感觉一道风从自己身旁刮过,转头看去,只见一个年轻人提着一个大包袱,走到那间茶叶铺子旁边,放下包袱,从里面拿出一把把崭新的菜刀、柴刀和剪刀,仔细摆好,盘膝席地而坐,然后开始吆喝起来。

“卜卖!卜卖!先赊后卜,不灵不欠!”

王奎微微蹙眉。作为商人,他知道这类“卜卖”是干什么的。

所谓卜卖,俗称“赊刀人”,意思是以占卜为引,做刀具交易生意。

他们赊卖的刀价格比一般的要高一些,可是却不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而是有一个条件,即他们对未来的占卜灵验而否。

如果灵验,他们就会回来收钱,否则就不会回来。

这种“卜卖”的生意,自古有之。

他们打着“鬼谷子”后人的旗号,利用老百姓贪小便宜的心理,达到散布“谶语”的目的。

这种“谶语”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钱,因此和诈骗无关,只和粮食等民生物资有关,也不涉及造反,所以,官府大多置之不理。

青年吆喝数声后,四周店铺的伙计先跑了出来。他们不是要赶走此人,而是询问起“卜卦”。

青年道:“现在粮米价格每石1贯,两个月后,粮米价格会跌到每石400文。到时,我会来这里收赊出去的刀钱。”

伙计们闻言都是一愣,而王奎却是神色大变。

王奎出生商人世家,对“卜卖”的底细一清二楚。

看着眼前涌来越来越多的百姓,一个个笑逐颜开地领走了刀具,王奎的神情越来越古怪。

从对方的谶语中,他嗅到了阴谋的味道。

这个阴谋会产生极大的商机,也会制造难以想象的。

第二日,王奎让自己手下三个伙计,以咸平府为中心,分南北西三个方向,前往附近的城镇,查看附近有无“卜卖”。他自己则动身前往南面的沈阳千户府。

在沈阳千户府,果然他又看到了同样的“卜卖”,同样的谶语,而且同样是那个青年。

那个青年赊卖了手中的刀具,冲着坐在街对面喝茶的王奎呲牙一笑,便离开了。

从对方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中,王奎感受到一股寒意。

他意识到那青年认出了自己,并向自己发出了警告。

王奎离开了沈阳千户府,赶回咸平府,等待自己伙计回来,然后打道回济南。

等了三天后,只等到一人回来,得到的消息是他们在附近的村镇也看到了“卜卖”人,他们说的谶语是一样的。

王奎感觉事态严重,能同时在数个州府散播同样的谶语,已经超出了商人的能力。

次日清早,王奎在自己的床榻边,发现了两个鲜血冻结的人头。

正是他苦等的那两个伙计。

王奎吓得魂飞魄散,却不敢声张。

他知道自己已经被那伙卜卖人盯住了。他不敢再待在咸平府,也打消了收购野山参的计划,当即叫上伙计收拾行李,雇了几个镖师,匆匆离去。

王奎认为有人发现自己挡了对方的财路,才杀自己的伙计警告自己,却不知那只是一场的开始。

辽阳路各地纷纷出现“卜卖”的谶语后,市面上开始有人抛售粮食的。

一开始,是十文、二十文的开始下跌,进入四月,突然暴跌到600文一石。

市场上出现了恐慌的情绪。这种恐慌和升斗小民无关,而和那些家中粮仓堆满粮食的商户和地主有关。

他们中有人都想到了市面上流传的谶语,开始抛售仓中的储粮。

随着各州府的商家和地主抛售粮食,辽阳行省市面上的粮价似乎有了企稳的迹象,粮商和大地主们长吁了一口气,官府也收起了小心,以为是粮市上的正常价格波动,没有当回事。

却没料到,粮价在600文一石的价格上下徘徊半个月后,突然直线下跌,一夜之间一直跌至400文一石!并且有继续下跌的趋势!

辽阳路惊恐了。

这种恐慌从辽阳路开始,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周边五个路的府州所。

此事引起了某些人的警惕,有人禀报辽阳行省。

行省负责粮食的蒙古人听了,却不惊反喜。

在他们看来,五路大军不日将齐聚东宁府,届时要准备的军粮将是巨量的,粮价走低,购买军粮岂不是比现在要便宜很多,那可是会节约了很多中统钞啊。

这一思路乍一看,没有问题。但是,头脑里长肌肉的那些蒙元粮官们不知道,如果市面上粮价一味走低,谁还会把粮食压在手里?

一旦大粮商和地主们将手中的粮食全抛了,市面上哪里还有粮食卖?

而当市面上的粮食突然匮乏,供不应求时,粮价怎么可能低?只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。到时,有钱也买不到粮食!

然而,就在粮商们坐不住了,开始要抛售粮食的时候,市场上出现一些人拿着中统钞收粮。

市场很快企稳。可是这种稳定只持续了三四天,辽阳路周边的粮价再次一路走低,再次跌破400文一石!

粮价第一次跌破400文时,辽阳路各州府有粮的大户虽然惊慌,并还抱着观望的态度。

但是,当粮价再度跌破400文后,粮商们开始抛售,地方官府纷纷慌了神,派信使向头辇哥告急时。

结果没几日,各地的粮价又开始缓慢回升,四五天后,再次回升到了600文。

这种过山车的行情,令所有人都松了口气,各地官府刚投递出去的文书,又被他们快马追了回来。

他们都得到消息,头辇哥将率兵出征,粮价一变再变,说不定是头辇哥的军队在倒腾粮草,既然粮价回稳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就在辽东行省各州府都抱着侥幸心理之时,五月,粮价再次掉头朝下,又暴跌到400文。

第三次跌破400文,大家都受不了的,之前压着不卖的粮食,或小批量抛售的、存着观望心思的人们,纷纷向市场抛售大量储粮。

粮商们纷纷卖粮。

地主们纷纷卖粮。

甚至官府也在卖粮。

粮价大跌的风潮在辽阳行省各州府上演,辽阳路、开元路、太宁路和宁昌路等地区,都出现了抛售粮食的现象。

粮食积压在各州府粮店中,本地的粮商都不敢接手,可是此时却又出现了一些不怕死的商人,他们前往各路,用整麻袋整麻袋的中统钞,在各府州所收购粮食。

这些商人从哪里来,没有人知道。

看着他们手中货真价实的中统钞,也没有人会因为自己那无聊的好奇心,惹怒了这些财神爷。

粮食脱手变现,各路州府粮商们如释重负,平日里被他们养肥的各路官员,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任由过往舟船车马、行色匆匆的商贩充塞在各路的驿道、官道上。

那些买粮的商人们将粮食运到辽河。

辽河上运输粮食的船舶一夜之间如过江之鲫,舟楫相连,桅杆如林,络绎不绝。河边各个码头渡口,每天都有一船船的粮食出港,暄哗热闹如同过年一般。

这种热闹场面持续到半个月,才逐渐恢复如初。

粮价开始慢慢稳定下来,回到600文一石,五月底,回到了一贯一石。

就在各州府粮商们似乎醒悟过来,长吁短叹自己不该心志不坚之时,抛出库里存粮时,大宁路和广宁路的两支骑兵部队率先到达了东宁府。

两支部队驻进安排好的驻防之地,东宁府开始统筹安排钱粮用度。

当笑逐颜开的钱粮官召集本地的大粮商提及购买粮食时,却发现在场的所有人都神色呆滞。

有粮商忽然想明白这两个多月粮食变动的前因后果,脸色惨白,冷汗顺着脸颊滴落。

有人在和头辇哥作对。

当他们将这个想法和其他同行沟通时,粮商们意识到自己完蛋了。

战争开启在即,粮商拿不出粮食,在蒙古人眼中,是没有道理的。

粮商不卖粮食,蒙古人会让粮商们面临倾家荡产的结局,更有甚者,会锁拿他们下狱。

粮商们开始四处收购粮食,连百姓手中的粮种都不放过,但是依旧是杯水车薪。粮商们将目光定向南边的中书省,纷纷遣人去南边购粮。

黄安儿站在船头,看着海鸟在浩荡的海面上自由飞翔,心旷神怡。

春节后,那位年轻大人派人拜访了蕲州知府管景模,递交了一封信。信中提到了以黄安儿为首的那批做卜卖的二十多人,说要借去一用。

管知府二话不说,就将已是水军都统的黄安儿喊了过去,让他带着之前在临安做过卜卖的兄弟,跟随信使走一趟。

唯恐人数不够,管知府又让黄安儿找了一些精通卜卖行当的人,跟着一起去,临行时,一再嘱咐他,一切要以那位大人之命是从。

信中没有说明借用黄安儿等人的用途。管景模也没有问送信人。

在这兵荒马乱时节,能够分文不取,拿出十万石粮食赈济自己治下百姓性命的人,值得他的信任。

果然,当黄安儿等人被安排到崇明岛之后,听说自己等人将要被送到蒙占区,故技重施,攫取那里的粮食,充做周国的军粮时,顿时热血沸腾。

蕲州距离蒙军兵峰很近,黄安儿等人对蒙古人的仇恨远比临安等南方人更加鲜明,更加具体。

他们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后,急吼吼地想要立刻启程,却被告知一切行至要等候命令。

这一等,就是一个多月。

困局崇明岛的日子,黄安儿本以为将会十分无聊,岂料随后的见闻,却让他的他的兄弟们大开眼界。

在安宁祥和的岛上,他们看到了一艘艘巨大的海船,听到了海风里传来的火药炸响,发现了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。

那支军队在精神状态上和暮气沉沉的周军完全不同。他们的行为举止更加自信。他们的组织更有纪律。他们的目光更有锐利。


  (https://www.xuanhuanwu.com/xhw327984/42407532.html)


1秒记住玄幻屋:www.xuanhuanwu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uanhuanwu.com